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林丽萍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英语口语在课程结构中受重视程度不高,许多教师口语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对口语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继而提出教师应注重课堂组织,提供学习支持;应用交际策略,设置形式丰富的口语教学任务;渗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旨在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找英语口语老师: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口语教学;交际策略;教学任务;文化意识
一、引言
随着教育部将英语口语考试纳入高考和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英语口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受到了重视。但目前高中英语中仍存在口语受重视程度不高,许多教师口语教学方法陈旧,如在口语课中开展机械性的语言操练活动、把口语课当成句型或语法练习课或复习课进行、口语课组织形式单一、缺乏组织针对话题的交际性操练形式、口语课的教学目标只是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忽略文化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情感目标,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笔者同意熊艳鲜(2009)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的看法:“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明确、焦虑、缺乏动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还有待强化,语言输入方法单一”。因此,教师应寻求促进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率。近年来,国内外语教育研究者对口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开展了广泛的实践研究(姚宝梁,2004;陈夏南,2007;马伟林,2007;宋毅,2012)。本文从目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入手,而后根据教学实际,提出高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二、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口语教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首先是课程设计问题。口语课堂在高中课程结构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口语课时缺乏实际操练,取而代之的是读写操练。曹桂花(2011)客观地评价了目前高中英语口语课的现状:“在大多数学校中,由于学生多、班级容量过大,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等限制,根本没有设置口语课”。口语教学课程体系直接制约了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其次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往往忽略语境创设,让口语课堂变成了纠音课、词汇课;口语活动形式单一,课堂组织形式缺乏新意,导致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丧失积极性。再次是学生对口语重视度不够。听、说、读、写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不少学生认为语法、词汇和阅读等在考试中占据较大比重,便忙于记单词和课文、做语法练习,这种做法纯粹是应试学习,也导致学生知识面无法拓展,遇到口语话题无话可说,导致英语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有效运用口语教学策略,更新教学理念,注重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提高高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课堂组织,加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黄瑞贤(2006)认为合作学习小组是口语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它提供较广泛的参与机会,易于创造接近真实或模拟的交际情境,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同一班级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激励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课堂内容生活化,增加英语输出的机会,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合理分组,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搜集材料、制订方案,最后汇报成果。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应遵循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定期组合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相互促进。教学应改变以往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创设有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其次,有必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可行的角色分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体现各小组的优势。如果分组后没有恰当的角色分工,小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许多任务最后都是由积极性和能力高的学生完成的。因此,小组成员可分别担任组长、报告人、评价者、记录者、助手等,角色分工,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的分工操练,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再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水平,设计可迁移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任务,以便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语境中。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持,引导各组成员根据兴趣或英语水平分配不同角色,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设计小组活动时找英语口语老师,教师要注意以下要点:1. 布置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任务;2. 有选择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情境;3. 及时反馈。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小组作业进行反馈,也需对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如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Module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教师为后面的口语操练布置课后任务:每组制作一份与节日有关的小报,教师强调学生应结合当地传统节日、地方风俗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口语课上,教师提供一定量的素材,如图片或道具等,同时提供一定的语言提示,让学生围绕这些信息,去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完成各自的任务,汇总写报;最后是课上口头汇报。活动后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小组奖”、“最佳记者奖”。这个活动不仅仅是口语活动,还训练了学生的读写技能,同时在语言输出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使活动的趣味性倍增。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常规教学局面,模拟小班化上课的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模式,给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大大改善了以往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尴尬和紧张情绪。
(二)应用交际策略,设置形式丰富的口语任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育部,2003:26)。口语课任务设计可以分为单向任务与磋商式任务。在一次口语课中,教师可同时穿插这两种任务,通常为练习语言形式而设计的单向式口语任务属于控制操练,在教学中起“脚手架(scaffolding)”作用;而磋商式任务则需两个学生或小组合作完成。程晓堂等(2007)对任务的种类做了细分:“从任务的真实性来看,可以分为真实性任务和学习型任务”。真实性任务(authentic tasks或real-world tasks),就是真实生活、真实世界中的任务;学习型任务(pedagogic tasks),就是从教学需要出发设计的任务,这些任务在生活中可能不存在,但是它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或发展某种技能。
英语口语课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可设计不同的任务。第一阶段:教师可结合话题内容,利用相关的教材、教具、视频等多媒体,设计操练语言结构的小组任务,如讲到主题是“节日”,如圣诞节(Christmas)找英语口语老师,感恩节(Thanksgiving),复活节(Easter),万圣节(Halloween),愚人节(April Fools Day)等。导入部分,教师首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when you see the word “Festival”? 这一任务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积极参与的欲望,这种头脑风暴式的提问也使主题内容更加丰富。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课前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分小组呈现,每个小组都有关于节日的不同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并引起他们对话题的兴趣。
第二阶段:创设口语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教学需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设计问题,抛锚给学生(即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情景教学模式,其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抛锚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要创设一个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情景,也就是设计一个宏观情境下的“锚”。 以人教版高二英语必修(上)Unit 9 Saving the Earth 环境保护的话题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看一段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电影片段,影片讲述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镜头里,纽约曼哈顿摩天大楼遭遇强烈旋风的袭击,地铁隧道里涌出大量洪水,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了。播放影片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充分的感官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教师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拯救地球”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如何用英语表达环境问题(主要是污染及水资源匮乏问题),并用英语表达对环境保护的看法,选出的问题就是“锚”,而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这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说英语,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提供一定的语言范式,让学生模仿和适当纠错,可让学生看完影片片段后配音,或要求学生就当前话题进行“看影片说场景”的口语任务,也可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
第一和第二阶段大多为单向式任务,着重训练语言形式,需侧重语言准确性(accuracy)。在第三阶段,教师需设计磋商式任务,即有信息沟的情景任务或小组做决定式的任务,让学生在相应的生活模拟情景中自发对话,这个阶段教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开口说,侧重语言流利性(fluency)。Nunan(2001:15)认为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需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让学生能将其运用到交际活动中。如果要让学生开口,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点:话题需切合学生生活;设计有趣的话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目前许多高中英语口语课堂恰恰忽视了有信息沟的交际任务,学生进行许多机械的口语操练,却无法迁移到日常生活的情景中进行对话。如人教版第三册Module 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介绍加拿大的地理环境和城市特点。教师布置学生设计自己的毕业旅游,播放关于加拿大旅游的相关视频,并选择加拿大的几个旅游城市,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让学生根据旅游景点的情况列出旅游要携带的随身物品,计划交通、行程等,最后进行小组呈现。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将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句型等运用起来,还运用了以前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语言学习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呈螺旋式的找英语口语老师,所谓温故而知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个多元化的角色,是组织者和鼓励者,也是参与者和帮助者。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目前许多英语课堂重学习型任务,只是机械性地操练句子和词汇,忽略了真实性任务,导致学生无法实现知识迁移。因此,教师需设计难度适中、具有梯度性、多元化的任务,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协商、发现等学习活动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口语能力,培养团结合作、乐观开朗的积极情感。通过口语能力的提高实现能力迁移,促进听、读、写英语技能的提高。
(三)渗透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时根据目标语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输出的自觉性。正如施惠珊(2010)指出,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其基础知识,还应了解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这点值得教师们深思。文化因素深刻影响着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语言运用的得体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等能力。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误解比语言误解要可怕得多,这往往导致交际失败。这是因为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如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错容易为人所容忍、原谅,而忽视文化习俗差异的言辞不当却无法被接受。
目前中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与对英语文化了解不足密切相关,不少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也未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学生使用“中国式的情景+中文式英语”时不加以引导,在教学设计中缺乏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往往让学生处于混乱的语境中,甚至在真正的交际中出现文化冲突。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文化,运用同一种语言的群体的相同点不仅是说的语言相同,更多是相同的文化。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渗透文化知识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有许多与高中生有密切关系的话题,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文化知识渗透。例如,异国民族文化风情、饮食文化、健康话题、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等。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跨文化话题,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创设文化情境,让学生对情景进行模拟。如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1 Unit 6 Good Manners中介绍用餐礼仪的文章,教师可创设交际情景,将餐厅的情景引入课堂,分小组分角色安排课堂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并给予适当指导。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西方用餐礼仪,而且寓教于乐,实现了交际性的口语教学文化意识渗透。
第三,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英语口语课堂形式不拘一格,可借助多种媒介创设跨文化氛围。教师收集或让学生准备不同英语国家具有文化特色的货币、照片、邮票等;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文化知识,要求小组进行汇报。备课时查找有代表性的电影片段、图片等,在观看这些教学素材前就主题内容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让学生进行口语活动时有话可说。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后完成教师设计的交际性口语活动,形式可以是头脑风暴、双人对话、小组讨论、主题辩论等,最后教师可布置课后任务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学习形式,将听说读写教学相结合,提高跨文化意识。
语言学习不仅是对语言系统本身的学习,而且有赖于对该语言文化知识的渗透。中西方文化中存在很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对比。跨文化意识是学生能否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对学生学习、运用、进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至关重要。
四、结语
学生整体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英语口语课程的重视,教师需改变教学观念,加强英语口语课堂组织,在课内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持,设计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性任务,更重要的是语言离不开文化,教师应重视在英语课堂渗透文化知识,同时注重自身知识面的拓展,提高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总之,口语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结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曹桂花.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11(9).
[3] 陈夏南. 交际法与英语口语教学环境[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 程晓堂,鲁子问,钟淑梅.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7(6).
[5] 黄瑞贤.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流利性与准确性的融合[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5).
[6] 马伟林. 评价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教学,2007(11).
[7] 施惠珊.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10(12).
[8] 宋毅. 英语口语教学中交流学理论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
[9] 熊艳鲜. 从一问卷调查谈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对策[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
[10] 姚宝梁. 预制语块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4(4).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Exploring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Speaking Teaching Strategies
Lin Liping
Abstrac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senior high school spoken English — the ignorance of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in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structure, teachers’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students’ neglecting of oral English which leads to their poor spoken abilit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communicative ability and better realize teaching goals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lassroom organization, supply learning support, us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while sets different tasks, and pay attention to cultural knowledge teaching to rais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Key words: speaking teaching; communicative strategy; teaching task; cultural awareness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