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妮英评网 零基础英语 成都美联英语学校:“跨界园丁”司东林:教育是慢的艺术,要用心打磨

成都美联英语学校:“跨界园丁”司东林:教育是慢的艺术,要用心打磨

文|李威

从外企资深经理,MBA,大学英语教师、系主任,教学研发总监,到国际高中校长,司东林虽不断转变身份,但不变的是他对教育的情怀。

初见司东林是在PISOM二期班上,课间他正和学员们儒雅地谈笑风生,分享对国际教育见解。课上,他全神贯注地听讲,笔尖轻盈地飞舞,记录每一点知识精髓。对待教育,他一丝不苟。

立足西南,融合英美教育精华

美联国际教育集团,创办于2006年,其前身为美联英语。美联国际教育集团在深圳、北京、洛杉矶设有总部,是集线下与线上于一体的双平台。旗下子品牌包括:美联英语、美联出国考试、美联留学、美联国际高中、立刻说(线上平台,涵盖成人英语、青少英语、出国考试及行业英语四大产品)。

目前,司东林担任美联国际教育集团国际学校事业部副总校长。旗下有美联国际高中(METEN Preparatory Academy,简称MPA)与成都牛津国际公学(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engdu,CDOIC)两所国际学校。

美联国际高中,是由美联英语与美国格林威尔高中(Greenville High School),密苏里大学K12在线高中联手打造的纯正美式高中。学校采用美国宾州教育局教学与评价体系,课程和教材均与美国高中同步。目前学校在校生近100人,中外教20人。

作为一家美国蓝带高中项目,美联国际高中采用“2+1”模式,即2年时间(10-11年级)在美联国际高中学习,最后1年在美国格林威尔公立高中与当地学生一起完成12年级课程。从学业、语言、文化等方面进一步融入西方主流教育系统,为日后高等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过度对学生进行国际化培养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从去年开始,在司东林的带领下,学校开始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开设诸如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等课程。据司东林介绍,今年还会进一步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比重。他坦言,目前许多国际化学校都在做融合课程,但该怎么做,还需要更多国际教育专业人士协力探讨。

成都牛津国际公学,成立于2011年,是一所由成都市成华区教育部门引进的英式国际寄宿学校,2016年被美联国际教育集团收购。

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国际学校。该校遵循纯英式教育体制,提供英国爱德思A-Level和IGCSE课程。目前有27名老师,其中包括14名外籍老师,13名中籍老师。

教学研发,跨界统筹

作为校长,司东林一直侧重于学校教学和学术方向,这与他之前在美联英语担任教学产品研发总监的经历息息相关。

在担任研发总监期间,他曾带领团队确立教学理念,创立和研发美联英语自己的教学法、教师评价系统以及从零基础到高级英语的教材体系,在线和移动产品体系等。

司东林认为对研发总监来说,最具挑战的是培养从事教育行业的“产品经理”。这个“产品经理”需要全面掌握跨界市场需求、营销计划、教学内容整合、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并协调产品线上线下推广成都美联英语学校:“跨界园丁”司东林:教育是慢的艺术,要用心打磨,保证其落地与执行。这样的跨界经历,让他从全新的维度,而非传统教学或销售的视角去考量教育产品的价值。

为了考察美国高中项目,他曾驱车几千英里,从美国东岸到西岸成都美联英语学校,先后拜访近50所美国不同区域和性质的高中学校,总结和归纳美国初高中教育的精髓,加强自己对国际教育的理解。

他认为,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应肩负不同的使命,要对学生、家长、教师员工、股东、政府乃至社会负责。作为教育工作决策者,他还需要不断提升境界和领导艺术,既不能因循守旧成都美联英语学校,又不能盲目创新。因为,培养和教育孩子,跟研发一款产品相比,其试错成本无法估量!

美联英语:专心做教学研发

据司东林介绍,美联英语是行业内少有的研发线上线下教材机构,它拥有100多家教学中心,全球团队达4000余人,其中教学、研发团队近千人。

美联英语独创ACTS混合教学法,成为其研发教学产品重要的设计理念:

视听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 )

技术驱动(Skill Driven)

遵循ACTS混合教学法设计理念,美联英语研发的教材产品还有:成人英语教材、VIP英语教材、在线英语教材、爽哥英语APP、英语胶囊、体验式教育教材《美联英语通用教程》与《美联青少英语》、美联4D英语动力系统。

2011年12月,时值司东林担任产品研发总监,美联英语与外研社联合推出《美联英语通用教程》。司东林在媒体采访中提到,教材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学习的效果。不同类型的教材代表着不同的学习模式和教学理念。

图为司东林在《美联英语通用教程》发布会现场

《美联英语通用教程》,作为中国首套体验式英语教育专业教材,是继《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后外研社主推的英语教材力作。此后,美联还与外研社建立了“体验式英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针对中国初高中生的英语学习中缺乏“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现状,美联英语还联合牛津大学出版社,根据国内中学生的现状,研发和订制《美联青少英语》,将体验式英语教育引入初高中阶段。

始于学术,精益求精

国际教育行业对从业者的英语水平要求都比较高,这对英语科班出身的司东林来说,并不是难事。

1986年,司东林从新疆大学英语系毕业便留校从事教学和外事工作,直至现在,他在教育领域工作已有20余年。除期间10年在一家美国外企从事翻译和投行业务外,他几乎未离开过讲台。

2008年加入美联英语之前,他还曾在南京理工大学泰州学院担任英语系主任,之后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做翻译写作老师和商务英语系主任。 2005年,司东林获英国威尔士大学新港学院MBA硕士学位,决定向管理岗位转型。

2008年加入美联国际,司东林初次接触国际教育。在美联国际,他从最初的教学经理到研发总监,再到现在的国际学校校长,凭借着专业、认真、严谨,在国际教育领域大放异彩,并赢得良好口碑。

司东林调侃地称自己是“跨界园丁”。从大学教育转中学教育,从体制内转体制外,从国内转国外,从培训转学历教育,不断地变化,但他始终以一个学生的心态在积累与提高。

教育是慢的艺术

谈及教育,司东林最欣赏两位著名教育家的观点:

“We treat education like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when, in reality, it’s closer to organic farming.”

——教育学家Sir Ken Robinson TED演讲语录

办教育的确跟种庄稼相仿。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

办教育决不类似办工业,因为受教育的人绝对不是工业原料。

——《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

在司东林看来,当下国内教育应首要解决功利问题。正如两位教育家所言成都美联英语学校,教育不同于工业化制造,我们能做的是提供合适的土壤,施肥除草,剩下的就是耐心。

中国国际教育发展空前繁荣,已不仅是功利的问题,而是急功近利。司东林认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种慢,是要遵循教育内在规律,尊重教育自然生长性态。教育本身一定要遵从最初始的理念,即为培养更好的公民,让学生发现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作为两所不同课程体系的国际学校校长,司东林任重而道远。每年,他都会去英国、美国等国家进行考察,学习各国先进教学理念与经验。在考察过程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教育与国外的差距。他认为,决定一所学校好坏的三个重要因素有课程、老师、学生。设计合理的课程,优秀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对待学校,事无巨细。大到老师、学生、家长,小到桌椅板凳,学习教材等都需要校长亲力亲为。司东林觉得,做教育让他感受到快乐。

从一线教师到产品研发总监,国际学校校长,司东林对教育的理解有着更为透彻的认识,也更关注教育的本质。遵循教育内在的发展规律,展现教育慢的艺术,这位“跨界园丁”一直在路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佳妮英评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