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妮英评网 雅思托福 铜陵雅思教育机构:安徽铜陵均衡教育改革纪实:让孩子在同个起跑线

铜陵雅思教育机构:安徽铜陵均衡教育改革纪实:让孩子在同个起跑线

新华网合肥3月7日专电题: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安徽铜陵均衡教育改革纪实

新华社记者汤阳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探索,安徽省铜陵市通过合理高效的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得“中考移民”和“择校”这些让家长们所感到敏感而头疼的问题在当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资源均衡配置力求“办好每一所学校”

位于铜陵市城郊接合部的铜陵市第十二中学,创办于1993年。说起学校创办之初的困难,现任校长杨益民仍感觉历历在目:由于周边环境差、校舍破旧、师资力量薄弱,十二中第一届秋季招生应该有236个学生,到校的“号称”100多人,实际上只有88人。

与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相比,优质学校的招生情况则可谓是冰火两重天。铜陵市第十五中学原先是省示范中学铜陵一中的初中部铜陵雅思教育机构,2001年从一中分离出来。据学校办公室主任林启明回忆,过去每到招生,学校领导就不得不东躲西藏,单位不敢来、家也不敢回。“没办法,找的人太多。当年我们学校最多的一个班坐了70多人。”林启明如是说。

对于家长,择校的过程就更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家长许友萍提起“择校”两个字就有一肚子的苦水,她说:“那些年,一到快要中考,家长、孩子们就非常焦虑,为了能让小孩进好学校读书,家长们要削尖脑袋托关系、甚至转户口。”

其实,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早在1987年铜陵市就在安徽省率先取消了重点初中和小学,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且配置不均铜陵雅思教育机构,这却引起了愈演愈烈的“择校风”。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铜陵市尝试将教育资源向各个学校均衡配置,在十多年的时间内,铜陵将全市教育附加资金的75%以及高中计划外资金的20%用于薄弱学校建设;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为薄弱学校选派了一批德才兼备、进取心强的校长,并将部分骨干教师调到新建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

然而,十五中现任校长王水平向记者坦承,对于这些改革举措,当时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却并不理解。“眼看着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重点学校被一个个后起之秀赶上,心里确实有些不是滋味;特别是一些学生家长,更害怕这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但是随着均衡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主管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想法。据铜陵市教育局副局长汪慧珍介绍:为了让教师安心,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对前往薄弱学校支教的教师给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政策倾斜;为了让家长放心,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检测和指导,这些措施逐步打消了教师和家长们的担心和顾虑,让均衡教育的理念在铜陵深入人心。

定向分配指标引导均衡教育改革走向深入

从1997年开始,铜陵市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尝试把省示范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所有初中学校,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引导均衡教育改革走向深入。

据汪慧珍副局长介绍,实施定向招生后,当地省示范高中的招生名额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根据中考成绩将全市考生排名后产生;另一部分即所谓的定向指标,则是通过在校生人数、学校教学质量测评成绩等因素综合划定。“这样既保证了效率,选拔出了优秀的学生;又兼顾了公平,让所有学校的学生都有上省示范高中的机会。”汪慧珍说。

但是随着定向招生指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同学校对这一举措的影响却产生了并不一致的看法。

“现在铜陵市省示范高中定向分配的比例已经达到70%。”十五中校长王水平说,“按现行规定,最低控制线下40分的学生都有享受定向指标的资格,这对于生源素质较好的学校来说,就意味着会出现更激烈地竞争。同样一个分数,在有的学校可以上示范高中,有的就上不了。这尤其对于一些中等偏上的学生显得不公平。”

对于这种观点,十二中校长杨益民并不赞同。他表示铜陵雅思教育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如果一所学校当年完不成相应的指标铜陵雅思教育机构:安徽铜陵均衡教育改革纪实:让孩子在同个起跑线,名额会被教育局重新分配,下一年的指标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在无形中迫使学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且,重新分配的指标会奖励给高分人数较多的学校,这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均衡。

此外,为了防止有人通过“中考移民”的方式迁移户口,侵占薄弱学校的定向招生指标,教育部门在制度设计之初就作了严密的规定。学生和学籍必须在同一所学校两年以上,才有享受定向招生指标的资格。

而对于有些人担心扩大定向指标会影响省示范高中生源质量,进而影响学校升学率的看法,省示范高中铜陵一中办公室主任方联胜表示,学校在当初也曾有过这方面担心,但从这些年的情况看,学校升学情况并没有受到影响。

铜陵市教育局汪慧珍副局长对此也解释说:“通过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各个学校间的差距缩小了,即使定向分配招生名额,省示范高中的生源质量依然是稳步提升的,而且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比过去也明显提高。”

打破城乡界限实现教育公平

章国是安徽枞阳来铜陵打工的一名农民工,说起自家孩子的教育环境,他感到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凭借与建筑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他的孩子也能够就近入学、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并且每学期只需要缴纳不到100元的书本费。

随着均衡教育改革走向深入,铜陵市提出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从2004年起,铜陵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以享受和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权利。凡在铜陵市内有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子女,不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免交借读费,而且还可以报考示范高中,享受定向指标。

2006年,铜陵市又在安徽省内率先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杂费,并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将市级教育附加的20%用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2007年和2008年两年时间内,当地共投入经费5496万元,用于4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在大力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铜陵市城乡学生的升学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归于统一。据当地媒体报道,从2010年中考开始,铜陵所有的农村考生将和市区考生一样,使用智能化检测卡,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体能测试。

谈起改革的未来方向,教育局汪慧珍副局长认为,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她说:“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只有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

对于这种观点,曾在铜陵市教育局挂职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教授许杰表示赞同。“铜陵均衡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在城市,如何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对于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公平意义重大。对于一个位于中部地区的城市来说,要用有限的教育投入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以提升师资力量为抓手,加大对学校的内涵建设。”许杰说。

下一步,铜陵市教育部门将考虑打破教师与所在学校间的固定身份关系,促进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流动;并继续推动省示范高中录取名额定向分配改革,努力实现城乡省示范高中报考志愿的双向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佳妮英评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