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妮英评网 英语资讯 职场英语口语班:987.9万次观看!知名主持人对话上外学子:学会有能力应对不确定

职场英语口语班:987.9万次观看!知名主持人对话上外学子:学会有能力应对不确定

防疫、学术、心理、就业

这个四月

在“央视频”的 和你在一起 节目中

央视总台主持人 白岩松

央视总台主持人 劳春燕

东方卫视主持人 曹可凡

聚焦疫情防控中的西索校园

与上外学子聊聊天

谈“抗疫”时光

聊大学生活

话职业发展

论新闻传播

思维碰撞 视界交融

直播观看量超 15.5万人次

节目上线以来吸引 987.9万次观看

Q

A

上外学子

白岩松

劳春燕

曹可凡

谈“抗疫”生活

劳春燕认为, “封闭”也是一个机会,能够让大家有大段完整的时间去阅读,或者做点其他什么事情。这个时候关键是 要像上外的招生吉祥物名字“特稳豚”一样,要“稳”,一定要“稳”。

白岩松说, 如果现在感到焦虑,生活节奏出现了某些“不正常”,就越要保持生活的正常。这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生命的尊严。大家现在都停下了脚步,可以多聊聊天,多看看书,看“真的书”,而不是碎片化的阅读。另外,即使在宿舍里,也别忘了锻炼身体。

曹可凡表示,居在方寸之地,应该做的 第一个是阅读。走进文字里,‍‍疫情所带来的焦虑、恐惧和无奈,‍‍可能会随着阅读慢慢消解。 第二个是写作。写作本身自带仪式感,是一种荡涤内心的方法。写作不一定是正式的创作,抒写自己的感触也算,封闭在学校的时光是人生当中非常难忘的时期,‍‍哪怕是琐碎小事,或者一些灵光乍现的想法,‍‍如果可能,把每天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日后再回头看,‍‍ 在这段时光中积累下的文字都是自我记录的珍贵的成长史。 第三个是 锻炼。 在室内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原地锻炼,每天坚持50到70分钟,当中可放一部片子、放一些新闻,把这个过程变成自我学习和‍‍吸取养料的机会。‍‍ 过去人们总讲“厚积薄发”,现在我们可以“薄积后发”,每个领域、每个习惯都试着往前走一点,‍‍最后可能会“融合”出不一样的效果。

如何‍‍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不论是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都能把读书、写作、运动这三件事情坚持下去?劳春燕推荐了一本书,叫《微习惯》,所谓 微习惯,就是要把一件很大的事情变成很小的事情来做。如果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天做100个俯卧撑,十有八九坚持不了一个礼拜;但是每天先做好一个俯卧撑,‍‍就很有可能坚持下来,而且可以慢慢增加个数,直到100个。‍‍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先降低一点对自己的要求,然后就会发现‍‍事情变得容易坚持;随着自己的一点一点进步,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做出哪些调整去适应当前的环境,‍‍找到自己独有的竞争力或闪光点?

白岩松表示,当“确定”被“不确定”打碎时, 要明白“‍‍不确定”是生活的真相。当未来面对更多不确定性的时候,要让自己 在心理上、身体上、精神上和能力上变得更强职场英语口语班,要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生活总是起起伏伏,不能寄希望未来一切都是稳定的,要学会有能力地应对不确定性,应对变化。‍‍

在宿舍里学习效率很低,总是管不住自己,老想玩一下游戏,可否给一些在宿舍里提高自制力的方法?

劳春燕分享说,最近有一本比较流行的书叫 《贪婪的多巴胺》。书里讲到,控制不住地想玩游戏,这是因为有想要获得多巴胺的欲望,多巴胺的分泌会让人马上觉得很快乐;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物质其实是我们更需要获得的——‍‍内啡肽。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后获得某种成就时,人会特别开心,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内啡肽在起作用。 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养成自觉的习惯。

晚上入睡困难,能否推荐一些睡前读物或者帮助入睡的方法?

曹可凡表示,可以入眠之前听一点音乐,‍‍如肖邦的夜曲‍‍等;或者看看书,睡前最好少看手机,‍‍因为刷手机的时候会让人大脑皮层不断兴奋,不利于入眠。睡前可以挑一本书,甚至是读一本难度稍微高一点的书。

劳春燕建议,可以滴几滴薰衣草精油在枕上,帮助入眠。入睡之前要静,不仅是空间环境要静,关键是心要静。此外,她推荐了《不完美主义》一书。她觉得 很多的焦虑、不安、不静都是源自于完美主义,想要的太多,要求太严格,‍‍就会变得很焦虑,晚上难以入眠,甚至有时候还会限制人‍‍前进的脚步。 放松一点,多一点不完美主义,心态会好很多,入睡会更快,睡得也会更香。‍‍

如何减少焦虑?

谈大学生活

在大学期间必须要做的事情或者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白岩松认为,在大学必须要做的事情是谈恋爱、多读书、爱运动,但 最重要的是要在大学里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大学里要学会如何看待世界,锤炼自己的思维方式, 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同时建立强大的心理能力,不仅能够面对表扬,‍‍也能面对批评和打击,不怕去试错,敢于面对失败。

白老师觉得体育运动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什么看法?

白岩松表示,如果自己上大学的时候面临隔离,最难之处莫过于不能踢球,‍‍不能运动。‍‍但其实也可以想办法在宿舍里运动,做拉伸、撸铁、俯卧撑等。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表示‍‍自有记忆不久就开始踢球,后来在大学里找到自信也是在球场上。对于记者问“体育如何做到激励年轻人”,伦敦奥组委回答: 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下去赢,同时教会孩子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体育能综合地帮助一个人,让人结交一辈子都会在一起的朋友,并且跟自己的身体对话。在体育中,每一场比赛结束后,即便输得很惨也没关系, 还可以去参加下一场,不断地提升自己。体育最重要的与其说是赢别人,不如说是超越自己。

作为一名跨考的学生,‍‍入学之后发现学科跨度比较大,自己擅长的地方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同时也觉得自己不如那些本硕专业一致的同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内心充满了失落和焦虑感,如何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呢?

劳春燕表示, 相比一直在同一个专业就读的同学来说,跨考生 原先的专业反而具备了“双专业”的背景,‍‍应好好的利用这个优势。‍‍所有学过的东西,‍‍说不定哪天就会派上用场;所有走过的“弯路”,‍‍都不会白走。不论学的是什么专业,‍‍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比如逻辑力、观察力、思考力等。‍‍

曹可凡结合自己的经历,表示曾经在医学院学到那些‍‍能力,对后来做主持人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会产生一种新的火花。‍‍

如何提高在宿舍的自制力?

曹可凡认为在空闲的时候刷手机可以让人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或素材,没有‍‍必要刻意排除。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把握好度的‍,做好平衡。他觉得自制力需要慢慢培养,慢慢积累,‍‍要顺其自然。

劳春燕结合之前的阅读分享到,人的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消耗一点少一点,补充意志力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如何尽量减少意志力的消耗?一是要降低做事情的门槛,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标准。二是减少‍‍诱惑,比如手机,如果要专心写东西时她就会把手机放得比较远一些。‍‍‍‍

白岩松老师曾谈到,开展“云支教”要以“中长跑”姿态做公益。对于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前往内蒙古开展一年线下支教的上外学子,有什么建议?如何让线下支教不仅仅局限于一年的服务期?

出生于内蒙古的 白岩松对即将去支教的同学表示感谢,也祝贺他们将要有一段人生中难忘的经历与体验。他认为, 好的支教是平等地帮助孩子。不能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还要平等地对待他们,把他们看成独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不同孩子的优点,因材施教。结束支教后,依然可以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跟孩子们主动沟通,这既是支教者的收获,也是孩子们的收获。

谈职业发展

请问老师们如何确定未来工作方向?‍‍在初入职场时有过怎样的困惑?

曹可凡分享了自己的择业经历,表示自己从医学生转行做主持人就完全是一个偶然。面临未来抉择时,他请教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导师对他说, 要选择能够把自己‍‍最大能量释放的工作。无论做什么‍‍工作,及时处理问题、思考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各个行业是完全一样的。所以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要凭观察做出判断,自己未来将会做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面对职业选择, 白岩松觉得有这几句话很重要: 第一句是,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某种成都就是在选择未来的职业。‍‍如果现在读的是别人替你选的专业,可以通过考研等途径去改变它。‍‍ 第二句是,很多专业具有很宽的就业口。比如学‍‍英语的,可以去外交部,可以去公司,‍‍可以去传媒,可以自己创业,这个时候一定要问自己想做什么,‍‍趁年轻的时候赶紧去试。 二十三四岁到三十岁是一个做加法的阶段,什么都要去试。‍‍从三十岁开始要做减法,守住一两件事去把它做好。‍‍第三句话是,要看眼前有什么样的机会。第一份工作并不一定就是一生的工作,它只不过是第一份工作而已。

劳春燕建议, 选择既喜欢又擅长‍‍的职业。胡适引用过一句话: “兴之所尽,力之所能。”工作首先要跟你的本性相贴近,此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能力,要擅长。

现在年轻人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有人对于在大城市择业就业以及‍‍人生规划会有一些焦虑,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

劳春燕表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挑战,也有一个时代的这种机遇,关键看如何选择。做‍‍选择的时候只要记住一点: 如果愿意承担后果,那就大胆去做选择。‍她认为,‍大学时代要努力地去试错,这是年轻最大的好处,要趁着年轻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多学一点多试一点,‍‍在尝试当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不论现在的形势看上去有多“卷”,‍永远都有一个人立足的空间,就看能不能不断去‍勇敢地尝试, 因为只有在尝试的过程当中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旁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如何看待自己的普通?

白岩松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 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强化自身的优势。谈到 “应该补短板还是加长板”这个问题,‍‍他表示要 加长板。虽然有一个说法是一个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板决定的,但这句话用在一个人的职业和人生发展中并不一定准。 一个人不可能从事所有的行业,要挑自己最喜欢的一行,挑自己最优秀部分放大,放大自身的比较优势。

择业过程中在回老家发展和在大城市拼搏之间摇摆,‍‍在大城市没办法照顾家里,回老家却有些不甘心,该如何平衡?

白岩松表示, 最重要的是机会,以及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回老家还是留在大城市,这是一个人的生活选择,取决于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他认为,人的幸福应该是各取所需,而不是由外界的因素决定的,应该真正地跟自己对话,而不是看别人的眼光。

谈新闻媒体

怎么看待疫情之下新闻传播行业的变化或前景?

白岩松认为,第一, 越是在疫情的情况下,符合事实的报道越重要,相关知识的传播越重要。‍‍第二, 越是大家都在家里的时候,媒体变得更加重要‍‍。第三, 越是信息爆炸的时候,事实越重要。‍‍所以,要提升媒介素养,包括民众的媒介素养。

曹可凡表示,在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媒体人, 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补‍捕捉动人的细节。还有在资讯相对不完整的过程中,‍‍很多人接受到的可能是破碎的信息,‍‍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传播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作为媒体人,要思考的是 怎么及时判断资讯的真伪,如何在第一时间传递出‍‍真正的信息。

劳春燕认为, 现在确实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快已经不稀奇了,关键是得准。‍‍在突发事件面前,有时候反而更加需要‍‍“慢半拍”,把这个事情好好的求证了、 查实了,才能发布。

我是学新闻的,在电视台实习过的很多同学都转去做新媒体了,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 白岩松认为, 技术的不断进步就是传媒发展的特征,用不了‍‍太久的时间,今天的新媒体也很快会成为传统媒体。所以 一方面要去跟,‍‍另一方面要稳住不变的东西。做新闻有四个核心力量是不变的: 一是‍‍迅速提炼新闻的能力;二是采访的能力;三是文字能力;四是‍‍口语表达能力。最后还是内容为王。

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白岩松认为,口语表达能力的 第一要务是挣脱自己。‍‍有表达的欲望,之后才能谈口语表达能力,他分享了几条具体的‍‍诀窍: 第一个真的想说、想交流、想沟通。想说的时候,状态就是最好的,‍‍‍‍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其次, 说话中间加一个“人”字,要说人话。人话指的就是‍‍平常的话,而不是文绉绉的八股文。‍‍另外, 要善于讲细节,讲故事,学会浓缩,而且还要抓住人。‍‍最后,‍‍ 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想好说什么之后怎么说。

曹可凡表示,‍‍ 对世界充满好奇,表达真内心实的想法,加上人文关怀,‍‍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口才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此外,从事传播的人一定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想法。写作是非常重要的锻炼的机会职场英语口语班,从书面语言转换到口语,可以不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劳春燕表示职场英语口语班,说起交流,‍‍口语表达当然是一方面,但会提问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跟人交往的时候,‍‍ 会说当然很重要,但前提条件是得会听。口语表达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还是与精神高度、态度、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说一千道一万,凝练成六个字: 想说,敢说,‍‍就说。

如遇突发性的社会事件,在当下的媒体互通互融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从业者需要格外注意哪些问题呢?‍‍

劳春燕表示,突发新闻的处理,第一‍‍是要 “慢半拍”。慢半拍是为了求证,‍‍为了更加准确,因为准确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第二‍‍是要 “‍‍减三分”,减掉三分过度的情绪,在播报中保证职业新闻人的正常和冷静。‍‍第三是要 “加一点”。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之时,要加一点梳理、‍‍解读和评论,便于观众更准确地明白新闻传递的要素, 这样的传播才会更加有效。

具有共情心理,对记者或者是传播行业是有利还是弊呢?

‍‍劳春燕认为,共情心理对于新闻传播领域的人士是基础。人如果没有共情心理的话,就没有办法去理解别人;尤其将传媒作为一项职业,理解力是最基本的、最必需的一种能力,因为新闻内容的获取往往就是在一问一答当中获得的,如果没有共情的能力,就没有办法跟别人去交流,‍‍也没有办法让采访对象吐露心声,所以共情是必须的。

‍‍

对外语专业的学生做新媒体有什么建议?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方向发展比较好?‍‍怎么能够使得优势最大化?

‍‍ 曹可凡认为, 现在的舆论场上,亟需在国际舞台上有中国方案和中国见解的贡献,学外语的同学应该思考,如何在这样的全球形势下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舆论阵地上有所作为。

劳春燕建议大家要 勇敢地尝试职场英语口语班:987.9万次观看!知名主持人对话上外学子:学会有能力应对不确定,在尝试中不断地学习。一般做新媒体的话, 首先是要有“垂直定位”,内容不要泛泛地迎合所有群体,要有深度的领域指向性; 第二是要能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外语专业的学生可选择教语言、或者文化科普的内容; 第三是内容要有用,只有内容本身精良、有用,大家才会来关注、打call等。‍‍

听了三位主持人和上外学子的对话

有没有少一点迷茫 多一分思悟

更多节目精彩内容

观看

和你在一起

— —与隔离在学校里的大学生聊天

第二期 走进上海外国语大学

来源 |党委宣传部

摄影 | 李磊 赵耀 朱容池 王年华 柳源

编辑 |柳源 李磊

●●●●●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佳妮英评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admin